首页 > 品牌中心 > 啤酒品牌 > 青岛啤酒 > 青啤孙明波:喝啤酒可保持身材苗条
青岛啤酒首页 青岛啤酒品牌资讯 青岛啤酒酒品 青岛啤酒品牌故事 青岛啤酒图库

青啤孙明波:喝啤酒可保持身材苗条

2012-07-17 14:33

对青啤来说,突如其来的人事变化并非第一次,孙明波将如何接过5万名员工、60家酒厂和109年历史

品酒是孙明波曾经的工作内容之一,他说:喝啤酒,可以保持身材苗条

大雨洗净了天空中的阴霾。由青岛啤酒总部19层的大会议室向外望去,浮山湾风景如画。近处,五四广场上的火炬雕塑红得更加热烈。好天气有感染力,听到被摄影师夸赞身材保持得好,站在窗边的孙明波冲镜头举起了酒杯,笑着说:“喝青岛啤酒,可以保持身材苗条。”

镜头里,孙明波戴一副金丝方框眼镜,笑容可掬,白色竖条纹衬衣搭配黑色西裤,透着内敛和沉稳。实际上,他刚刚亲历了青啤11年来最大的一次高层人事变动,履新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啤”)董事长不过十余天。

6月28日,青岛啤酒发布公告,宣布金志国因个人健康原因,不再担任董事长,聘其为名誉董事长及首席顾问。青啤原总裁孙明波担任董事长、原副总裁黄克兴为总裁。

距离任期届满尚有两年,被视为青啤灵魂人物的金志国突然卸任,令外界惊讶。不过,对青啤来说,突如其来的人事变化并非第一次。2001年7月,青岛啤酒前任总裁彭作义在海边游泳时突发心脏病去世,当时45岁的金志国只是青啤北方事业部总经理,越过多位副总,从中层干部直接升任青啤总裁,业界哗然。而孙明波从2008年6月就开始担任青啤总裁,早已处于核心权力层。按照孙的说法,这次交接是“平稳过渡”。

尽管如此,由于事前几乎没有征兆,仍不免让外界猜疑—“健康问题”并不是个有足够说服力的理由。这种猜疑也将继任者孙明波推向风口浪尖。外界并不了解他,即使是在青啤内部,孙明波也是一个十分低调的人。

“董事长就是管未来的。”孙明波非常清楚这场人事变动的冲击力。上任十余天,他已经拜访了重要客户,并与公司高管团队座谈,讨论青啤的未来规划,保持青啤内外部的稳定与信心。他说,自己刚习惯了做总裁,带团队冲锋陷阵、攻城略地,感觉挺过瘾,现在突然被任命为董事长,正在努力转变角色。

时间是最伟大的巫师,外界关于金志国为何提早退出的猜测终将慢慢淡去,就像金志国当年逐渐确立他在公司的位置一样。更需要孙明波提供答案的是,他将把青啤带向怎样的未来?近年来,竞争对手华润雪花在市场规模上突飞猛进,青啤的这次权力交接给外界巨大的想象空间。

在青啤发布上述公告当天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金志国提到,“我更想看到离开一个英雄,有无数的英雄产生,这就是我的梦想。”

不过,接棒者孙明波并不想做个人式的英雄,他甚至拒绝被称为企业家,“国企没有企业家,我认为企业家实际上是创业者,而我更多的是一个经营者。”

这是句实在话。

“首席品酒师”

“我跟金董事长过去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孙明波告诉《中国企业家》,战略的稳定与传承对青啤非常重要,“我不同意他们说进入了什么人的时代,都是一个时代。”

孙明波之前,青啤前后两位领导人风格各异。彭作义喜欢进攻,带领青啤大规模扩张。从1996年到2001年,青啤并购了47家啤酒企业,曾创下一周内收购两家公司的纪录,但这也导致2001年只完成了当年利润指标的60%,青啤陷入了困境与危险。金志国掌权后,青啤发展进入另一个阶段,通过整合来提高效率和收益。

孙明波在青啤有独特经历。在青啤,喝青岛啤酒不只是生活,还是工作,对孙明波尤其如此。他喝啤酒更多是在做“品评”,检验啤酒的质量和品质。多年来,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找青岛啤酒喝,一旦发现不足,就用手机拍下来,发给需要承担相应责任的酿酒师,要求对方马上整改,反复检验留样,查找原因并解决。有一家工厂,曾因此被取消了生产资格。

除了自己品,孙明波还在青啤创办了每年一次的酿酒师评比,让客户、消费者都参与其中,督促酿酒师集中精力做好产品,对品酒师采取末位淘汰制。担任总裁期间,青啤在技术方面取得很大提高,孙明波对此非常骄傲,“我懂技术,他们有压力。”

精通英德两国语言的孙明波确实有啤酒专业背景。他1956年出生,曾下过乡,当过工人。1978年考入山东轻工业学院发酵工程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山东新泰啤酒厂工作,先后担任新泰啤酒厂技术员、车间主任、副厂长等职。1993年调到青啤。后又在德国顶级酿造学府杜门斯学院深造。

因为专业,他敢于打破既有的模式。这一点,和他外表给人的印象不同。据孙明波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青岛啤酒供不应求,青啤开始自我陶醉,他是当年第一个公开批评青啤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干部。他早期提出的一些改革,挑战了青啤内部觉得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则,虽然因为时机不够成熟,没有成功,但“在非常坚实的墙上,打了一个白点”。当年那些不为人接受的生产工艺变革,在十年后才推广开来,为青啤节约了可观的成本。

真正让孙明波崭露头角的,是2002年青啤与美国AB啤酒的那场谈判。谈判陷入僵局,时任青啤总裁的金志国因事离开,留下自己的“战略专家”、当时还是副总裁的孙明波独自战斗,并最终达成了合作协议。

从技术科起步,孙明波历任青岛啤酒厂副厂长、总工程师、常务副总裁等职。虽然对技术很留恋,但孙明波并不愿意被贴上“技术人”的标签,“不是说学什么专业,就是什么样的人。上学之前我和金总都是烧锅炉的,你不要一下把我放在技术范畴。”在青啤官方提供的个人简历中,称孙明波“具有丰富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并购重组经验”。

在孙明波对青啤“明天”规划中,排在前面的挑战有两项:一是如何把青啤发展成一个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公司,让团队更加有朝气;其次就是来自商业模式的挑战,在信息化发展中,传统行业如何借助信息化提升生产、销售、市场系统。  

要利润也要规模

要领导一家拥有超过60家酒厂、5万名员工和109年历史的企业并非易事,孙明波不仅要承受市场的压力,更要接受内外部的审视与打量。

孙明波告诉《中国企业家》,青啤的发展战略不会调整,但公司的确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要创新发展思路,“要跳出周期,跳出过去成功的依赖,走新的路,才能再上一个台阶。”

金志国领导的过去十年间,青啤面对国内啤酒市场的激烈竞争,在市场和利润之间选择了后者,也获得了足以为之自豪的利润回报。从2000年到2011年,青啤净利润从1.6亿元增长到17.38亿元,同比增长986%;净利润率也一路从2005年的3.5%,上升至2011年的9%以上,连续数年位居国内啤酒企业最高盈利水平。

然而,翻开硬币的另一面,青啤的销量和市场地位堪忧。2011年,华润雪花啤酒销量达到1023万千升,成为行业内首个突破1000万千升的企业;居于第二位的青啤销量为715万千升;在青啤之后,位列三、四的百威英博和燕京啤酒销量分别达到566万千升、550.6万千升,进一步拉近了与青啤的距离。

在孙明波看来,青啤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战略都没有错。彭作义时期大规模收购兼并,尽管没有把握好边界,但没有当时的扩张,就形不成今天青啤的实力。到了金志国时期,之前扩张过快,关键能力跟不上扩张的步伐,就提出了整合,把扩张进来的企业整合起来,创造更大的效益。“到了我这,就是扩张与整合并举。我们具备了整合的能力,又要发现扩张的机遇。”

孙明波承认,2011年竞争对手华润雪花销售突破1000万千升,的确让青啤产生了压力,这是一个分水岭。业界有人认为,青啤内部存在两种声音:以金志国为首的声音强调利润为主,以孙明波为首的则强调市场规模和销量。

“这完全是误解。”孙明波说,对今天的青岛啤酒来说,利润与规模两个都需要。市场成熟的地方,要利;需要占领市场的地方,要量。他认为,啤酒行业有个规律,今天的市场就是明天的利润,但不能单一的追求规模或者利润。他把市场比喻成工厂,“建工厂,肯定要花钱,但不建,未来就没你的市场份额。”

随着市场格局变化,青啤提出了2014年实现1000万千升销量的目标,这正是基于孙明波等人对国内啤酒市场发展趋势的一种预判:全球啤酒市场的发展规律,是从分散到集中。目前国内市场上,前四大龙头啤酒企业占据市场60%市场份额,集中度还在不断提升。国际上,基本前三名控制80%的市场份额。

孙明波告诉《中国企业家》,市场高度集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啤酒是一个规模效益行业,做啤酒,必须要做大。对啤酒行业来说,目前不仅是国与国的集中程度,全球的集中程度也在提高,背后推动的力量就是规模经济效益。“未来三到五年,全国的市场会被瓜分的差不多,中小企业基本被整合殆尽。”孙明波说。看来,青啤要抓住最后的机会,把产能和市场做大。

即使是最后的一轮机会,孙明波也保持着冷静。2012年,青啤经营目标是利润和市场规模同步增长。他表示,青啤其实追求的不是规模,不是一定要超过谁。 “地盘被对手抢了也不能把自己打的虚脱了,损害你的健康,不能吃不下硬吃,那就是消化不良。我们的整合与扩张并举就是这个意思。”

2008年,孙明波升任总裁后,开始更多参与市场与营销,后期还兼任营销中心总裁,这一段经历让他受益匪浅,并直接影响到他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看法。他认为,青啤的发展要“双轮驱动”:一方面是新建扩张产能,另一方面是保持利润,均衡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第22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嘉年华设备安装顺利
  • 青岛啤酒品牌热卖榜

    暂无相关热卖推荐记录

    热门品牌推荐

    • 葡萄酒
    • 洋酒烈酒
    • 白酒
    • 啤酒
    也买酒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