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中心 > 白酒品牌 > 西凤酒 > 西府有凤翔九天
西凤酒首页 西凤酒品牌资讯 西凤酒酒品 西凤酒品牌故事 西凤酒图库

西府有凤翔九天

2012-09-17 14:05


 

西凤集团大门前,唐人裴行俭的雕像。

  对许多人而言,在“四大名酒”之中,西凤是颇具神秘色彩的。无论是西凤名字的由来、西凤的文化还是凤香型,都充满着一种魅惑力。日前,《华夏酒报》“四大名酒荣耀60”大型采访团一行走进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试图揭开西凤神秘的面纱。

  走进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门,一尊人物雕像首先映入眼帘。据介绍,这是唐代裴行俭的雕像,此人与西凤酒有着莫大的渊源。

  唐代仪凤年间的一个阳春三月,吏部侍郎裴行俭在护送波斯王子回国途中,行至扶风郡雍县(现陕西省凤翔县)的十里长亭,发现路上蜜蜂、彩蝶纷纷落地不起,非常好奇。经向路人攀问,得知附近的柳林镇有一家酒坊刚从地下挖出一坛窖藏老酒,酒味随风飘散,导致蜂蝶闻香醉倒,卧地不起。

  后来郡守便把这坛美酒送给裴侍郎。裴侍郎非常高兴,即兴吟诗一首:“送君亭子头,蜂蝶醉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回朝后,裴侍郎又将这坛美酒献给高宗皇帝,此后,柳林酒以“甘泉佳酿、清冽醇馥”的盛名被列为朝廷贡品。此美酒即为后世佳酿——“西凤酒”。

  酒出凤翔

  说到西凤不得不提其发源地——凤翔,这里历史悠久、水质甘甜且酿酒工艺领先,自古以来酿酒业就十分发达。

  凤翔,古称雍州,为成周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相传周文王之时便有“凤凰集于歧山,飞鸣过雍”之说。 从秦建都以后的各个朝代,均为州、郡、府、路之治所,故又有“西府”之称。

  关于“凤翔”名字的由来有着这样的传说:唐安史之乱时,唐明皇李隆基被迫出逃蜀地,长安邻近诸郡告危。雍城因年久失修,城墙坍塌,守城太守动员全城百姓筑以新城进行防御,无奈新城筑起就塌无法筑成。这一夜,天降瑞雪,一只凤凰驾着祥云悄然落在雍城,在城西北角的三眼清泉边,引颈品饮清冽甘爽的清泉水,之后踏雪绕城行走数里,一声长鸣,振翅而去。太守得知后大喜,忙组织人力在凤凰行走的地方筑新城,果然不再倒塌。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肃宗继位,为纪念凤凰栖落之地,遂将雍城改名“凤翔”,沿用至今。据西凤人介绍,如今,凤翔的许多地名也与凤凰有关,有凤凰泉、凤凰头村、饮凤池等。

  而凤翔县城的美酒尤以城西的柳林镇所酿造的酒为上乘。“佳酿之地,必有名泉。”据《史记·秦本纪》记载,位于秦都雍城以西18里处的柳林,有一神泉,水味甘美,泉水喷涌如注,故名“玉泉”。百姓每遇疾病,即求饮玉泉之水,病患便随之而解,用此泉水所酿造的柳林酒,醇香典雅,甘润挺爽,在当时已被称为绝高佳酿,与秦国俊马一同被称为“秦之国宝”。 

  随后,凤翔酒的产量和制酒工艺日渐提高,民间制曲技术亦有长足进步,酿酒设备得到改善,遂开始了用高粱作原料,以大麦、豌豆做曲的蒸馏酒的酿造,于是烧酒问世。此种白酒便是西凤酒的前身,当时凤翔所产的白酒已颇有名气。现在凤翔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谚:“凤翔有三宝,东湖柳,西凤酒,妇人手。”

  凤生九州    

  西凤的神秘与“凤”有着莫大的因缘。在西凤,随处都可以看到飞舞的“凤”的形象。西凤宾馆外矗立着一尊仙子吹箫的铜质雕塑,而且有着一个动听的名字,“吹箫引凤”。见记者们对此雕塑颇为好奇,西凤集团总经理助理刘乃笃给我们讲述了关于这个雕塑的美丽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传说。

  春秋时,有一个隐士叫萧史,善吹箫,能以箫作鸾凤声。偶遇秦穆公之女弄玉,弄玉也十分喜爱吹箫,知音相遇,喜结伉俪,住在凤台(现凤翔箫史宫村),每日由箫史教弄玉吹凤鸣之声。箫声和美,极似凤鸣。凤乃百鸟之王,故百鸟皆闻声而翔集。终于有一日二人的箫声引来凤凰,箫史和弄玉双双乘鸾跨凤,升天而去。从此,吹箫引凤的故事世代相传,成为追求自由爱情和美满婚姻的象征。

  凤是中国传说中的鸟中之王,关于凤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玄鸟图腾说。诗曰:“天生玄鸟,降而生商”,所谓玄鸟即是凤鸟,就是说天上神凤降临而商朝出现。二是彩鸟祥瑞说。此说本于《山海经·南次三经》:“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 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后世人便一直认为,五彩鸟如果一出现,就是凤无疑,她象征着祥瑞。不管哪种起源说,凤作为祥瑞之兆,与龙并驾齐驱作为广义图腾被炎黄子孙所世代敬仰、崇拜。

  自古以来,“凤” 被历代工匠画师、民间艺人以极其丰富的想像力和艺术刻画力应用于宫廷、民间的各种各样的工艺美术品上。“凤”文化增添了西凤酒的神秘感和亲和力,而西凤酒的产生、发展和传播则丰富了“凤”文化的内涵。酒让抽象的艺术具象化,品一杯西凤酒,感受凤舞九天的豪情,期盼人间幸福美满。 


 

 

“四大名酒荣耀60”采访团走进西风集团。


  
  代代传承  

  西凤酒的醇香从古至今,3000年来从未间断。

  得知“四大名酒荣耀60”大型采访团来到西凤酒厂,著名酒文化专家、西凤酒厂原办公室主任徐少华特意从陕西凤翔县赶来,向采访团记者介绍西凤酒的悠久历史。

  西凤酒起源于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形成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当时叫秦酒,盛于唐宋,发展于明清,是我国目前史料记载中比较早的有名有姓的酒种。

  徐少华给记者们讲了一个春秋时期的故事:雍城(现凤翔)附近三百余“野人”杀吃了秦穆公的几匹良马,被抓获,押往都城以盗治罪。秦穆公赦免了他们所犯之罪,且将军中秦酒赐予“野人”饮用,以防“食马肉不饮酒而伤身”。后来秦晋韩原之战爆发,秦穆公被晋惠公率军围攻在龙门山下不得突围,正在危机关头,突然有一队“野人”杀入重围,大败晋军。这正是三百余“野人”拼杀以报穆公昔日“盗马不罪,更虑伤身,反赐美酒”之恩。 

  到了汉代,雍城的酿酒业发展更快。汉朝自高祖至文景帝之祭祀活动,曾19次到雍地举行,“百礼之会,非酒不行”,耗酒量甚巨,自宫廷而至达官贵人“日夜饮醇酒”;民间婚丧嫁娶,请客送礼,无不用酒。

  唐初,凤翔城内酿酒作坊更多,柳林、陈村等集镇酒业尤为兴隆。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18)凤翔城内的“昌顺振”作坊即已创建,成为陕西最早的民间私人酿酒作仿。

  宋初,凤翔城内设置酿酒作坊多处,乡间里闾酿酒者极多,以所定岁课纳税,税利较大。

  徐少华告诉记者,在西凤酒的发展史上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苏东坡。北宋嘉佑七年(1062年),苏东坡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对凤翔酒业发展颇为关注,上书朝廷,鼓励发展当地的酿酒业。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允许民间制曲酿酒,由官方收税,于是凤翔的酒业得以兴旺发达。酒税也成为当时官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苏东坡任职凤翔期间,还建成了著名的“喜雨亭”,落成之日,曾邀朋欢盏,举酒于亭上,饮用的便是柳林美酒,并留下了惊世名篇《喜雨亭记》。 

  明清以来酿酒作坊发展很快,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仅柳林镇就有酿酒作坊27家,相当于凤翔县酿酒作坊总数的三分之一多。 清朝末年,西凤酒即成功打进国际市场,在南洋劝业赛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均获金奖。1952年,在首届全国评酒会上,西凤酒被评为“四大名酒”之一。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回国路过香港,港澳台爱国精英为周总理接风洗尘。宴席上,周总理看到没有西凤酒,问道:咱们中国不是有四大名酒嘛,今天怎么没有见到西凤酒呢?香港同胞说:实是因为买不到西凤酒。回北京后,周总理立即指示有关部门,要加快西凤酒的发展。1956年,在陕西省人民政府的直接支持下,在西凤酒的原产地凤翔县柳林镇,建立了国营陕西省西凤酒厂。

  因地而名  

  不同于“浓、酱、清”这样直观的香型描述,西凤的“凤”香过于抽象。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级酿酒师陈金胜告诉记者:“‘凤型’这个名字是因地而名。”

  西凤酒在前两届全国评酒会上,都荣获了国家名酒称号。但在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按香型分组评比时,由于香型不明,申报失误,列在清香型白酒中参评,结果名落孙山,降级为国家优质酒。
 
  随后,在陕西省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下,西凤酒厂发奋图强,积极组织科技队伍,认真总结传统生产经验,剖析香气成分,较系统地提出了西风酒既非清香又不同于浓香的特征所在。在1984年第四届全国评酒会上,西凤酒再次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在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蝉联国家金质奖。

  1989年,西凤酒厂组织了全国凤香型白酒协作组,改进凤香型酒工艺,举办技术培训、创新活动,促进凤香型白酒发展。1993年,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正式确定西凤酒为凤香型酒,继清香、浓香、酱香、米香之后成为五大香型之一。

  据陈金胜介绍,西凤人在西凤酒的科技研究中特别重视凤香型的研究。通过与陕西省轻工研究所的合作,在酿造工艺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化验和总结,证明西凤酒在发酵容器、发酵周期、制曲工艺、蒸馏方式、贮存方式、贮存时间、勾兑方式等都与其它香型白酒香味特征有着明显区别。特别是通过对西凤微量成分和其量比关系进行了剖析,从而以科学的理论根据有力地证明了西凤酒既不是清香型白酒,也不是浓香型白酒。

  “凤香感觉很抽象,实际上,凤香型是因地而名。西凤在陕西凤翔,所以起名叫‘凤香’。之所以不叫其它香,是因为酒工艺确定了它的风格特点,它是不同与浓香、酱香、清香的另外一种风格特点的酒。”陈金胜解释道。 

来源:华夏酒报

西凤酒品牌热卖榜

暂无相关热卖推荐记录

热门品牌推荐

  • 葡萄酒
  • 洋酒烈酒
  • 白酒
  • 啤酒
也买酒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