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Australia)其他品牌












品牌简介 与欧洲相比,澳大利亚近200年的酿酒历史听起来不算太长。但是,它和欧洲许多产酒国一样,经历过极端成功与困难的时期。奔富酒庄在澳大利亚早期的葡萄酒酿造业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凭着不盲目追求潮流与时尚的宗旨,奔富酒庄成功地将澳大利亚葡萄酒推出世界舞台,给世人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奔富葡萄酒讲究葡萄原产地与窖藏潜能,这是酒庄的座右铭。尽管如此,奔富的酿酒师并没有忽略创新精神,继续在新时代里寻找表现平台,让奔富葡萄酒发挥它的独特魅力。奔富不断对过去品质优良的葡萄酒进行品鉴,记录口感与窖藏表现,从而检讨与改进葡萄培植及酿酒制造过程。这些笔录对开发成熟或更多样化的葡萄园尤其珍贵。
在1962年,奔富酒庄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虽然奔富酒庄家族在1976年脱离了对公司的控制,但奔富酒庄仍旧保留着其始终如一的优良品质和奔富酒庄的酿酒哲学,以至于奔富酒庄直到现今仍旧是澳洲葡萄酒业的掌舵人之一。
酒庄荣誉奔富酒庄在国际赫赫有名,是许多收藏家,葡萄酒爱好者,媒体及葡萄酒鉴赏家的宠儿。奔富拥有160多年的历史,所推出的葡萄酒产品跨越多个档次,酿酒团队经验丰富,承上启下,保持酒庄的一贯质量。
奔富得过无数的国际奖项,包括1955年份的葛兰许在70年代末荣获了50枚金牌。著名英国评酒人休.约翰逊(Hugh Johnson) 把葛兰许比喻为南半球的一级酒庄。
奔富以霞多丽葡萄酿造的白葡萄酒在过去几年荣获多个奖项,包括托2008年份的托马斯.海蓝凉气候霞多丽在皇家阿德莱得2009年酒展中赢得了$20以下最佳干白的奖座(J.B.MacMahon Trophy)。2005年份的白葛兰许霞多丽也在2008年获颁澳大利亚“年度出口葡萄酒”( George Mackey Memorial Trophy)。在2009年的同一日,连续4个年份的奔富Bin A精选系列分别在3个澳大利亚酒展荣获11个奖座。
发展故事1844年
起源
奔富酒庄创办人,克里斯托弗.罗森.奔富,是一位来自英国的年轻医生。生于1811年,奔富医生是家里11个孩子中排行最小的,他在伦敦的圣巴塞洛缪医院攻读医药科,1838年完成学业。
1844年,奔富医生与妻子移民到澳大利亚并且买下了位于南澳的玛格尔庄园。当时,庄园已拥有500亩的优质葡萄园,奔富夫人随即负责园地管理,葡萄栽种与酿酒工作。最初培植的葡萄品种是歌海娜,所酿制的葡萄酒主要为贫血患者提供滋补效用,因此奔富被封“1844永来不息”的雅号。
1870年代
早期的成功
到了1870年,葛兰许葡萄园面积已扩展至60亩,并且栽种了许多葡萄品种,包括歌海娜,华帝露,幕尔维德,佛帝南和佩德罗。酒庄生产的葡萄酒包括甜酒,干红与干白餐酒,主要市场是维多利亚与新南威尔士州。1889年的葡萄酒清单记载了葛兰许葡萄园与玛格尔庄园所生产的干口葡萄酒,例如幕尔维德,歌海娜,康士坦奇亚,还有备受欢迎的加度酒 - 葛兰许波特酒,佛帝南,葛兰许陈年波特酒,佩德罗,托卡伊,马德拉,葛兰许雪利酒和麝香葡萄酒。清单还印上:“我们同时提供轻质干红与干白,包括清爽可口的餐酒,雷司令。”
随着业务的增长,玛丽.奔富与她的女婿托马斯.海兰及酒窖总管约瑟夫.吉拉德共同组织了奔富公司。在玛丽悉心经营下,奔富酒庄总产值为南澳葡萄酒市场的30%。玛丽.奔富于1896年逝世,她为澳大利亚葡萄酒业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00年代
扩展
1900年代,加度酒盛极一时。奔富在1920年至1930年期间以备受欢迎的加度酒稳固了市场地位。虽然澳大利亚的优质葡萄酒供应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极为有限,奔富却出人意表酿造了“意大利干红”来满足在昆士兰州工作的意大利移民。
1943年, 奔富收购了备受赞誉的澳丹娜葡萄园。两年后,奔富紧接着收购位于巴罗萨谷的卡琳娜葡萄园,成为当时南澳最大的酒庄。1940年代末,奔富在全国各地区收购与开发多个庄园,所在地点包括迈拉仑山谷, 格里菲斯, 猎人谷与迈钱宝利。
1951年
葛兰许的诞生
1940年代末期,葡萄酒市场起了巨大改变。兵士们在二战后陆续回国,许多新移民开始在澳大利亚定居。奔富的一位年轻酿酒师,马斯.舒伯特,决定去欧洲学习如何酿制雪梨酒。然而,一趟波尔多之旅改变了他对优质葡萄酒的看法。回国后,舒伯特开始研究酿造像波尔多一样可以长期窖藏的红葡萄酒。
葛兰许的面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舒伯特把1950年代的历程分为4个阶段 - 摸索,执着,质疑及最终的成功。60年代的葛兰许终于证明了澳大利亚葡萄酒的窖藏潜质,并以其独特风格成为市场上新的标杆。
1995年8月,世界著名评酒家罗伯.帕克在Wine Advocate葡萄酒刊物上赞扬葛兰许为难得一见的优质干红。他还称赞葛兰许的口感浓郁香醇,同时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平衡。葛兰许的成功验证了澳大利亚优质葡萄酒在世界顶尖干红的地位。
1960年代
酒庄风格
1960年代初期,舒伯特发现虽然每个年份的葡萄酒有它独特的表现,在风格上却有许多相同之处。这个发现成为了奔富Bin 系列(Bin 389, Bin 707, Bin 28和 Bin 128)的主要酿酒理念,更促成了“酒庄风格”的发展。
1976年,唐.迪特从舒伯特手中接过首级酿酒师的棒子,继续推动与完善酒庄风格的发展。1976年推出的Bin 707以单一品种赤霞珠酿造,在短短几年内再次证明了奔富的市场领导地位。
1986年,约翰.杜瓦尔接棒后继续为酒庄风格的发展进行完善工作。他的酿酒技术能力与天赋为80年代的奔富埋下了坚定的基础,以酿造口感香醇和谐的葡萄酒见称。
1990年代
新一章的开始
1990年代是奔富酒庄进行产品创新的时期。1990年,酒庄推出了白葛兰许霞多丽,引起了媒体的广大注意。接着,在酒庄不停的努力下推出了以巴罗萨谷设拉子酿造的RWT系列,使品质更上一层楼。
2002年,彼得.嘉高成为奔富酒庄的首席酿酒师。这时,奔富葡萄酒已销售至世界各地,成为人们熟悉的品牌之一。这期间推出的葡萄酒当中,2004年份的Bin 42与Bin 60A品质最为特出。2010年,奔富首次以黑比诺酿造Bin 23系列的红葡萄酒。奔富酒庄所推出的产品均能全面照顾所有市场的需求,其风格展现了澳大利亚慷慨的民族精神与风貌。
酿造工艺奔富酒庄的宗旨是在每一个年份的成长条件限制下,酿造出最优质葡萄酒。奔富以酿造加度酒起家,从而演变出酒庄独特的酿酒哲学。奔富成功的打破了传统庄园酒的概念,酿酒师从各个葡萄园收集优质葡萄进行混酿,这个创新的方法为澳大利亚葡萄酒工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美国橡木在奔富的酿酒工艺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红葡萄酒的熟化过程功不可没。在新推出的葡萄酒系列 (RWT与白葛兰许)中,法国橡木开始展露头角。如今,橡木桶熟化已是酒庄酿酒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过去50年,奔富积极研究酿酒技术,打破了传统的酿酒概念,为澳大利亚的酿酒工业带做出重大贡献。
酿酒师奔富悠久的酿酒历史成功培育了四代首席酿酒师——马斯.舒伯特、唐.迪特、约翰.杜瓦尔与彼得.嘉高。他们熟悉奔富的酿酒传统与葡萄酒风格,在过去60年顺利地承前启后,继续酿造出澳大利亚最具代表性的葡萄酒。
现任首席酿酒师,彼得.嘉高所带领的酿酒师团队包括红葡萄酒高级酿酒师,史蒂夫.利纳特, 白葡萄酒高级酿酒师,金姆. 施罗特, 红葡萄酒酿酒师安德鲁. 鲍德温与亚当. 克莱。 他们致力于确保奔富酒庄杰出质量的信誉,以酿造出更多档次的优质葡萄酒。
葡萄园巴罗萨谷
奔富酒庄在巴罗萨谷拥有将近618公顷的园地,以提供酿酒所需的葡萄。巴罗萨谷距离南澳首府阿德莱得北部大约70公里,是澳大利亚著名的产酒地。1911年,奔富在巴罗萨谷的努尔奥巴建立了酿酒厂,两年后推出第一个年份葡萄酒。巴罗萨区以其相对较低的降雨量见称。因此,这里的葡萄园都采用单线篱架来培植葡萄,以补偿低雨量所带来的干燥环境。
玛格尔庄园
1844年,阿德莱得建居民点的8年后,克里斯托弗.罗森.奔富医生与夫人,玛丽.奔富在这里落脚并建立了玛格尔庄园。最初,它取名于奔富医生的新居“葛兰许”,故称为葛兰许葡萄园。如今,这个具历史意义的房子仍然屹立园中。玛格尔是澳大利亚著名葛兰许葡萄酒的发源地。这里最早期所扦插的葡萄品种来自法国南部,叫做歌海娜。
伊顿谷
自从1842年约瑟夫.吉尔伯特在伊顿谷开发葡萄园后,这地区已逐渐发展为澳大利亚优质雷司令与设拉子葡萄的主要生产来源。伊顿谷幅员辽阔,位于巴罗萨谷的东部,海拔高度介于440-550米之间。
迈拉仑谷
海景葡萄园建于1850年,乔治.曼宁当年从英国来到澳大利亚,并以172英镑购买了一块面积64公顷的土地。乔治将它命名为“希望农庄”,园里栽种了许多农作物,其中之一是酿酒葡萄。
库纳瓦拉
奔富与库纳瓦拉的关系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在此,奔富收购了酒庄的第一个葡萄园。库纳瓦拉是澳大利亚最有名的红酒酿酒区,气候凉爽,水源充足及拥有优质红土等优良风土条件。库纳瓦拉在酿造奔富各档次的葡萄酒与Bin 128系列里扮演了重要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