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中心 > 黄酒品牌 > 即墨老酒 > 是什么阻滞了 即墨老酒?
即墨老酒首页 即墨老酒品牌资讯 即墨老酒酒品 即墨老酒品牌故事 即墨老酒图库

是什么阻滞了 即墨老酒?

2012-10-08 13:47

 即墨老酒发源于山东即墨,历史悠久,享誉中外,是山东的一个知名地方黄酒品牌和历史文化遗产。最近,笔者在调查即墨老酒市场的同时,也走访了产地即墨,溯根求源,感慨万千。白天鹅怎么变成了丑小鸭?即墨老酒在市场失宠究竟因为啥?

  即墨老酒,穿越千年时光的遗憾

  前不久,笔者应朋友之邀请来到青岛即墨县城,犹如来到了酒香园里,县城的主要交通要道旁到处摆列着各式的即墨老酒。

  多年来,即墨老酒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新加坡、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久负盛名,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即墨老酒为什么能够成为穿越千年时光的名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即墨拥有产生名牌的许多条件:

  一是支撑即墨老酒的资源十分丰富且极富特色。即墨盛产优质大黄米(黍米),米粒大,光圆,是酿造黄酒的上乘原料。它是酿造即墨老酒的主要原料,酿造用水为崂山矿泉水。用其制作的黄酒风味独特,酒香浓郁,焦香突出,微苦而余香不绝,是其它地方难以替代的独特原料。

  二是即墨老酒的工艺奇特,沿用《古遗六法》“黍稻必齐,曲蘖必时,濯炽必洁,泉水必清,火剂必得,陶器必良”的传统工艺,并结合现代工艺酿造而成。香型独特,微苦焦香,温馨醇厚,余味深长。即墨民间酿制黄酒沿袭成风,有史可查自宋朝即形成传统工艺,可谓家家有祖传,人人有巧艺,为即墨老酒历久弥新打下了雄厚的技术基础。

三是劳动力优势。即墨虽然在历史上为农业大县,但由于毗邻青岛,近年来正在向工业化迈进,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高,价格低,有利于即墨老酒形成价格优势。

  四是符合市场需要。即墨老酒,酒液清亮,红褐透明,呈深棕红色、琥珀色;酒体醇厚;酒香浓郁,焦香突出,微苦而余香不绝。即墨老酒是用营养丰富的大黄米天然泉水加工的绿色酒品,不用防腐剂、添加剂,是十分理想的保健饮品。营养之高,引起人们的关注。据化验,即墨老酒含有17种氨基酸、16种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每公斤老酒含氨基酸高达10110.94毫克,比啤酒高10倍,比红葡萄酒高12倍。

  但令人遗憾的是,拥有许多优势的名牌产品如今却衰落了。根据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即墨全县仅年产即墨老酒1万千升左右,年产值3000万元,除在即墨本地市场有一定的地位外,其它地方则难觅踪影。据了解,我国黄酒年产量在200万千升左右,年销售额近百亿元,而即墨老酒市场占有率不足1/200。面对市场上近年推出的各种品牌的黄酒,即墨老酒无力与之抗衡,目前即墨老酒除少数生产者有利可图外,大部分生产经营者处于微利与亏损状态之中。

  历史悠久,名闻中外的即墨老酒令人遗憾地衰落了。

  溯根求源

  “白天鹅”怎么成为

  “丑小鸭”

  即墨老酒在市场失宠,是黄酒市场疲软吗?不是!市场上与其性质相近的古越龙山、沈永和 等绍兴黄酒以及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无锡惠泉酒需求日渐旺盛,黄酒愈来愈受欢迎。是即墨老酒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吗?不是!目前,即墨老酒无论是式样和质地都较原来的即墨老酒有大幅度地提高。是即墨老酒的质地较之其它黄酒有较大的差距吗?也不是!目前的即墨老酒无论是工艺质量、包装都可与市场上的优质黄酒媲美。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即墨老酒失去了市场呢?

  教训之一:身在宝山不识宝,特产冷落失优势。

  据《即墨县志》和有关历史资料,公元前722年,即墨地区(包括崂山)已是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地方。这里土地肥沃,黍米高产(俗称大黄米),而大黄米是酿造黄酒的上乘原料。大黄米加上崂山泉水,成为即墨酿造即墨老酒的独特条件。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即墨老酒以其较好的品质占领市场,并形成了年生产 1000多千升,产值4000多万元的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时,当地政府理应将即墨老酒作为发展地方优势的重要产业和历史文化遗产加以挖掘和发挥其优势,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地政府却将主要精力放在当地并无优势可言的建材、机械、化工产业。即墨老酒没有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大的资金投入,丧失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一位政府人士向笔者反映,全县90年代以来,建材工业共投入十几亿元,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即墨老酒投入仅百万元。根据一家生产即墨老酒的业主反映,该厂所生产的老酒市场销路好,想扩大生产规模,但多方反映却无结果,甚至连批量生产的税收问题也难以解决。目前,即墨老酒的生产仍然停留在小作坊阶段,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厂家也存在设备老化的问题,即墨老酒作为特产已经失去了优势。

  教训之二:闭关自守问者疏,皇女今日最愁嫁。

  名闻中外的即墨老酒市场为什么日益萎缩?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充分挖掘即墨老酒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媒体对即墨老酒的营养、保健功能宣传甚少,以至于消费者对其认识不足,众多消费者对即墨老酒缺少认同感和亲和力,造成即墨老酒的消费面很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在不断更新。“好酒亦需勤吆喝”,只有加大即墨老酒文化的宣传力度,深刻挖掘即墨老酒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消费者了解什么样的酒才是正宗的即墨老酒,即墨老酒究竟是什么口味定位,如何正确饮用即墨老酒等问题,才能促进即墨老酒的发展和壮大。而即墨老酒却仍然停留在落后的营销观念上,局限在传统的营销方式上,不愿进行广告促销,有的甚至还以为即墨老酒仍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没有一家企业制定出一个整体的市场营销战略。营销手段的落后致使即墨老酒的生产与销售仅能局限于一个相对窄小的的本地市场内,不能迅速的得以发展。

  教训之三:不重技改失机遇,市场无情难补救。

  20世纪末,处于困境中的即墨某黄酒厂,早在1998年就被山东省一家公司买断,在该公司的指导下进行技术改造,并由其出资260万元引进指定的先进生产工艺和先进设备,可是当地却认为:即墨老酒被评为省优部优都是用土办法搞出来的,没有必要花那么多钱引进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在这种落后的思维方式的支配下,260万元的技术改造贷款最后仅购置了一台8万元左右的锅炉。1999年,当地人民银行为解决其生产困境,从上级行争取50万元贷款用于其技术改造。资金一到企业,立即被挪用15万元,仅建了一个水池和购置了一条半自动的罐装生产线,如此忽视技术改造,使企业错失了一个又一个的 发展机遇。

  教训之四:经营误区迷雾锁,同室操戈究可哀。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正当即墨老酒如日中天之时,当地政府不顾即墨老酒原材料要求的特殊性和质量的重要性,号召国有、集体、个体、联营四个轮子一起转,即墨老酒厂等一些黄酒企业扩大规模,一些村镇黄酒企业也不甘示弱,另外还新建了一些黄酒厂,个体私营也纷纷办厂。

  由于互相争夺原料,一些厂家为提高产量,大肆收购外地黍米作为原料;有的缩短工艺流程,粗制滥造;当地一家小酒厂的老板告诉笔者,为了追求效益,有的甚至在黄酒里多掺点水,过去一斤大黄米里就出9两酒,后来出1斤2两酒,再后来出1斤半酒,现在一斤黄米出4、5斤甚至7、8斤黄酒,酒都快变成水了。90 年代后期,即墨老酒出现滞销时,一些厂家为了眼前利益,仍然将积压的一些不合格产品大量低价销售出去,有的酒厂7毛钱一瓶,还不如一瓶水贵,其质量可想而知,即墨老酒的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一落千丈。

  尤其令人困惑的是,就在即墨老酒市场严重萎缩之时,各个即墨老酒生产经营者不仅不思同心协力,反而以邻为壑,相互诋毁,有的盗取别人商标,有的攻击别人质量,有的进行低价竞销,使即墨老酒很难形成公认的品牌和统一的市场。即墨黄酒厂的有关人士声称,即墨老酒属即墨黄酒厂所有,因为即墨二字早已被即墨黄酒厂注册为商标,其他企业无权使用。而其他即墨黄酒厂家认为: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即墨老酒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个品牌,不是哪一家所有。为此,即墨有大大小小的70多家老酒厂,都打着即墨老酒的旗号,给市场带来了混乱,假冒给即墨老酒带来了灭顶之灾。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即墨老酒纷呈异彩,但质量不一,泥沙俱下,使人辨不清真伪。消费者干脆放弃了即墨老酒的消费,年复一年,市场萎缩很快,闻名中外的具有千年历史的即墨老酒牌子终于砸在了当代人手中。

  在调查中,一位即墨老酒的历史见证人回忆到,千年即墨老酒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荣获的各种荣誉称号就多达160 多项,体现了该产品良好的内在品质和产品声誉及广大消费者对即墨老酒的厚爱。多年来,即墨老酒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新加坡、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但到20世纪末,即墨老酒由于上述原因陷入困境,1998年被山东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买断,以期重振雄风,但近年来,即墨老酒并未如愿,如明日黄花已风光不再,盛名之下的即墨老酒在哭泣中负重前行。

  纵观即墨老酒的兴衰变化过程,留给人们的思考十分深刻,谁来维护地域品牌和发掘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后人,又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些民族传统品牌和光大历史文化遗产?在市场经济中怎样把握各地的实际情况,怎样兴利除弊,怎样才能赢得市场?这都是值得不断探讨的。从即墨老酒的状况看,要重振昔日名牌地位,尚任重道远。 

来源:华夏酒报

即墨老酒品牌热卖榜

暂无相关热卖推荐记录

热门品牌推荐

  • 葡萄酒
  • 洋酒烈酒
  • 白酒
  • 啤酒
也买酒地址